這道小吃外形像老虎的爪子,顏色焦黃,外脆內香。

「老虎腳爪」是一種起源於江蘇鹽城,流行於江蘇、上海一帶的傳統小吃,因正面突起六個尖狀物,顏色呈焦黃,由於是手工製作不用模具,六個角時常分得很開,形狀類似老虎的爪子,故有了「老虎」腳爪之名。

這道小吃要經過五六小時的微火烘焙,使它變得外脆裏香。老虎腳爪表面脆而不硬,稍顯堅實是其特色,還有略一點點堿香味,用老面發酵的傳統方法制作,據說可以幫助消化,以前胃病患者胃痛起來,都要買老虎腳爪吃。同時,老虎腳爪過去也曾是春、秋遊的必備乾糧。喜歡口感老一些的就選焦黃色深的,喜歡嫩的,就選顏色淺的。

想做老虎腳爪,首先將和好的麵團,揉搓成圓狀,然後在麵團上分切三刀(深度大概是麵團的三分之一),麵團就成了「爪子」的模樣。相比大餅,老虎腳爪體積小而不耐饑,一般不做早飯食用。

往往在賣完大餅之後,為節約起見,店家要封煤球爐,以節約煤球。為了利用大餅爐內還有的餘火餘溫,店主就讓師傅將做燒餅多餘的實心麵團摘成一小塊一小塊,先貼在爐膛裏,再封爐口。

因為餘溫有限,所以體積不能太大,一般只有拳頭蓋大小。一直烘到下午三四點鐘,店家會利用餘溫,再烤上一爐香脆餅,或者重新開爐,生火放煤,為晚茶做準備。經過長達五六小時的微火烘焙,使老虎腳爪變得外脆裏香,另外它個頭小,算是一種消閒食品,售價也低,深受市民的歡迎。

雖然在做法上老虎腳爪與金剛臍如出一轍,但在吃法上江淮地區與蘇南地區的食客卻有所區別。原味的金剛臍味道更像實心大餅,鹽城人喜歡把它撕開,放在牛肉湯、羊肉湯裏泡著食用。

蘇州人和上海人喜好甜食,將老虎腳爪表面刷了一層糖,味道甜但不重,屬於甜烘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