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安琪

《星島日報》齊秀峰專欄架勢堂指出,臨近年尾,接連發生不愉快事件,先有流感爆發,繼而發生九巴車禍。由於車禍死傷慘重,屬於本港較罕見的大型且嚴重的交通意外;加上幼稚園及小學提早放假,令流感疫情的關注度下降。不過,在流感風波中,歌星謝安琪質疑疫苗的效用,仍然有不少熱議。

●高調批評不是人人受落

接種流感預防針的推廣工作,效果至今未稱得上非常滿意,加上知名人士公開質疑,防疫工作的成效令人擔心。謝安琪質疑流感疫苗的效果及安全性,加上天王黎明加多把嘴評論,引起醫學界強烈反應。醫學界罕有地接近以痛斥的態度去批評謝安琪。香港醫學會、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等多個醫護團體批評謝安琪言論失實誤導。

名人對公眾有影響,應該要慎言;不過,其後卻有網民表達同情謝安琪,認為她的言論只是私下討論個人看法,但被人公開談話內容,即使她的說法並不正確,存在謬誤,其實是反映了社會部分人對疫苗的看法,有關方面應留意公眾及知名人士為何對疫苗不太了解,甚至出現種種誤解,檢討現行推廣疫苗工作的不足及疏漏,而不是斥責了事。有公關界還獻計,最初應該聯絡當事人解釋,合演一場知錯能改的教育騷,而不是即時炮轟。畢竟,社會上不止她一個人有這個想法,批評可能會令有相同想法者覺得反感。

●私醫向錢看個案常流傳

謝安琪事件網民出現反彈,原因之一是網上往往會有不同意見。當主流話東,他就說西,建制話南,他就指北,這種包拗頸的情況十分常見。有人亦指出,這種情況多少反映了社會對醫療界強權形象的反感,尤其是醫療設施緊張,市民看醫生難,而且費用不斷飆升。

近年公立醫護人手不足,部分原因來自很多醫生跳槽至私營機構搵真銀,睇醫生睇到窮的個案時有流傳,甚至連醫療界亦有說法,私家醫生為搵錢,向病人建議效果低但花錢多的治療方法。這些傳言孰真孰假,除非有權威人士作出研究,否則一般市民很難分辨。不過涉及這些事件,有些醫療界人士就會擺出「唔好教醫生做嘢」的態度,令病人有肉在砧板上之感。

●中產階層憂成開刀對象

勸喻市民接種不同的疫苗,為何會惹來懷疑呢?當中有多少源於醫患互信日趨薄弱呢?醫療通脹強勁,甚至很多中產亦憂慮日後被開刀,不能承受醫療費用。這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情緒,在漸趨老齡化的社會更為明顯,於是涉及醫生「做生意」的議題,陰謀理論就有市場。謝安琪事件引發了一些網民不滿醫生,認為批評者是專業傲慢。從這個角度看來,醫療界近年在很多醫生問責及專業服務上,漸漸失去與市民的良好溝通和共識,謝安琪事件就變成冰凍三尺的反映。